碧螺春是绿茶吗?碧螺春有哪些特点

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,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属于绿茶类,已有1000多年历史 。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,又称为“洞庭碧螺春” 。碧螺春的特点?碧螺春茶条索紧结,卷曲如螺,白毫毕露,银绿隐翠,叶芽幼嫩,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,上下翻飞,茶水银澄碧绿,清香袭人,口味凉甜,鲜爽生津,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。碧螺春,名若其茶,色泽碧绿,形似螺旋,产于早春 。碧螺春的制作工艺?1、采摘?碧螺春采摘必须要摘得早,采得嫩,拣得净 。每年春分前后开采,谷雨前后结束,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。细嫩的芽叶,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 。优越的环境条件,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,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。?2、杀青?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,当锅温190~200°C时,投叶500克左右,以抖为主,双手翻炒,做到捞净、抖散、杀匀、杀透、无红梗无红叶、无烟焦叶,历时3~5分钟 。?3、揉捻?锅温70~75°C,采用抖、炒、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,边抖,边炒,边揉,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,条索逐渐形成 。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。太松不利紧条,太紧茶叶溢出,易在锅面上结“锅巴”,产生烟焦味,使茶叶色泽发黑,茶条断碎,茸毛脆落 。当茶叶干度达六、七成干,时间约10分钟左右,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 。历时12~15分钟左右 。?4、搓团显毫?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、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。锅温50~60°C,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,不时抖散,反复多次,搓至条形卷曲,茸毫显露,达八成干左右时,进入烘干过程 。历时13~15分钟 。?5、烘干?采用轻揉、轻炒手法,达到固定形状,继续显毫,蒸发水分的目的 。当九成干左右时,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,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。锅温约30~40°C,足干叶含水量7%左右,历时6~8分钟 。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。?6、炒制?手不离茶,茶不离锅,揉中带炒,炒中有揉,炒揉结合,连续操作,起锅即成 。碧螺春的功效?1、提神?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,帮助人们振奋精神、增进思维、消除疲劳、提高效率 。?2、利尿?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,用于治疗水肿、水滞瘤 。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、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。?3、强心解痉?咖啡碱具有强心、解痉、松弛平滑肌的功效,能解除支气管痉挛,促进血液循环,是治疗支气管哮喘、止咳化痰、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。?4、缓解脚气?每晚睡前,取花椒10克、碧螺春10克、陈醋50毫升,加水2500毫升煮开,放温后浸泡双脚,每次浸泡半小时,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双脚 。坚持每晚泡脚1次,一般1周后脚气便会减轻 。?5、抑制癌细胞?据报道,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 。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、桑色素和儿茶素 。总的来说,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,以形美、色艳、香浓、味醇"四绝"闻名于中外,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。茶叶含有儿茶素、维生素C、A、咖啡碱、黄烷醇、茶多酚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,是绿茶中的珍品 。
【碧螺春是绿茶吗?碧螺春有哪些特点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