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搭配,防病保健 中医认为重在养肝

春季养生 , 重在养肝
中医认为 , 春季以肝当令 , 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样生发 , 主人体阳气升腾 。 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制 , 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。 如 果肝功能受损 , 容易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 , 其他脏腑器官也会因此受到干扰而致病 。 并且 , 肝气伤会使夏天当令的心火失其所生 , 到了夏天会心火不足 , 寒水将乘机侵犯而易致寒变 , 因此中医说“逆春气 , 养长者少” 。
在饮食上 , 首先要掌握好平衡的原则 , 不应偏食挑食 。 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 , 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 , 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 , 导致肝脏功能失调 。 宜按时就餐 , 消化功能差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 , 保证营养的摄入 。 可适当多食新鲜蔬菜、新鲜熟透的甘味水果 , 及低脂肪、高维生素、高矿物质的食品 , 尽量少食辛辣、油炸、煎烤的食品 。
其次 , 春季阳气初生 , 宜食辛甘发散之物 , 不宜食酸收之味 。 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之《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肝苦急 , 急食甘以缓之 , ……肝欲散 , 急食辛以散之 , 用辛补之 , 酸泻之” 。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 , 酸味入肝 , 为肝的本味 , 具收敛之性 , 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。 因此春季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、疏肝理气的食物 , 如大枣、豆豉、葱、香菜、花生等灵活地进行搭配用膳 。 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的功效 , 但味酸者不宜在春天多食 。
再次 , 要顺应春升之气 , 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, 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 , 可适当多食韭菜、大蒜、生姜、大葱、洋葱、魔芋、大头菜、芥菜、香菜等性温味辛的食物 , 以疏散风寒 , 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。 不过 , 到了晚春时节或有暖风、暴热袭人 , 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 , 或致体内津液外泄 , 可多食清解里热、滋养肝脏、性凉味甘的食物 , 如荠菜、菠菜、荞麦、薏苡仁、芹菜、菊花苗、莴笋、荸荠、蘑菇等 , 水果可食甘凉的香蕉、生梨、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 。 春季人易上火 , 除了饮食宜清淡 , 忌油腻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外 , 还可以自制清火的饮料饮用 , 如绿豆汤、金银花茶、菊花茶、莲子心茶等 。
另外 , 还要勤喝水少饮酒 。 早春时节寒冷干燥易缺水 , 因此需要适当多喝水以补充体液 , 增强血液循环 , 促进新陈代谢 。 并且 , 多喝水还能促进消化腺和胰液、胆汁的分泌 , 以利消化、吸收和废物的排除 , 可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。 早春寒气较盛 , 肝阳难以开发 , 可少量饮酒 , 以利用其走窜推动的作用 , 达到通经、活血、化淤和使肝脏阳气升发的目的 。 但饮酒切不可贪杯 , 多饮会伤肝 。
春季饮食养生之道:针对春季六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, 在饮食养生方面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:
【合理搭配,防病保健 中医认为重在养肝】 春季饮食养生之道:合理搭配 , 防病保健
春季的饮食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 , 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说 , 这个季节阳气生发 , 生机盎然 , 但同时又是各种病菌和徽生物繁殖、复苏的季节 , 疾病很容易流行 。 所以合理搭配的饮食结构 , 将可以使人体的体质得到改善 , 使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 , 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。
春季尤其是早春时节天气仍比较寒冷 , 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维持基础体温 , 因此春季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 。 这时的饮食 , 除了米面杂粮之外 , 需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 , 如鸡蛋、鱼类、虾、牛肉、兔肉、鸡肉和豆制品等 。 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蛋氯酸 , 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 。 另外 , 黄豆、芝麻、花生、核桃、乳制品等食物 , 也有助于补充身体的能量 。

推荐阅读